首先,方言是本片绝对的优势。其实片中的很多台词并不精彩,反而有些俗套,可以设想,如果把那些台词,特别是孩子的台词替换成普通话,那么真实感就会大打折扣,并且显得生硬无味。不得不说,方言的感染力,再配上演员的表演、镜头的效果,确实让人有哭感。
然后,这一定是朱一龙可以收获“路转粉”的一部片子。当然,朱一龙本身也有庞大的粉丝群体。我有个同事就非常喜欢朱一龙,她的桌上摆着一张朱一龙的照片,一张穿西装的全身照,对我个人来说,光看那张照片,我是绝对不会喜欢朱一龙的。风格大概是这样的:

就我个人来讲,也就是一般的奶油小生,毫无记忆点。但是,在《人生大事》这部片子中,三妹这个角色让朱一龙之前没能发挥的优势和潜能得以施展,而且,对我个人来说,这种角色是我的菜。我真的觉得他在这部片子里面的样子好看,况且,不管样子好不好看,最起码这是个男的(在我看来,男的和奶油小生是两种性别好吗,哈哈)

以下开始剧透。
除了生死,都不叫事。然而在片中三妹的父亲来讲,只有死才是当大事。这就相当于过程和结果哪个重要,对于人生来说,死是所有人的结局,仿佛这辈子怎么活才显得更重要。然而,活了一辈子,过程无论再怎么风光,如果死得不体面,又怎么能算是成功呢,所以,人生的过程就是一场修炼,是一段为死亡而准备的漫长而短暂的过程。
影片开头简单却清晰地交待了小主角的生长环境:20世纪七、八十年代风格布置的房子,但钥匙、麻将牌和竹席的年代显得比房子更“新”一些,大约是九十年代以后的,这些从后来小主角的行为举止中也充分得到了印证:虽然必得节俭,但缺乏规矩(吃饭舔碗,拾掉落的食物),爱打麻将,但不嗜赌;这些也可以看出她和什么样的一位外婆生活在一起。
上面两点可以看出,影片的剪辑是非常成功的,保留了非常重要的内容,对于取舍还是很有原则的。
主角是祖传从事“当大事”营生的。朱一龙演的三妹这个主角出现后,在他还没正式开始“工作”之前,他因为没有打火机,借烧纸钱火盆的火点烟,烧到右手,准备给死者整理身体之前,又被吊柜撞到左肩,这些看似小小的不顺,完全没被他放在心上,但却预示,他真的要遇到“大事”了。人肩头三把火,他这样一耍一撞,似乎就灭了两把。接下来一件件的倒霉事接连出现,女友和别人结婚并且怀了别人的孩子,父亲的房子眼看要到手,却被孩子的尿泡透了房产证,两个合作伙伴背着他结了婚,不得以却又心甘情愿地领养了一个惹祸的孩子。一切似乎都有转机,但又不是以他预想的方式来临。后来,孩子被亲妈领走,父亲去世同时发生。
白事当大事,他为小主角的外婆僵硬的尸体矫正,他利用小主角骗取了一单孩子葬礼的生意,他给情敌拼凑了零散的尸体,他亲手为父亲办了烟花般绚丽的葬礼,他为死者办了大事的过程中,自己的人生大事也迎来希望……
一个故事、一部影片,往往牵动剧情走向的角色并不是主角。这部片子中,三妹的父亲是不可缺少的角色。就像说相声的三分逗七分捧,这老爷子的角色在本片中绝对是大“量活”的。他的戏份不多,但每次出现,都牵动剧情走向。表面上看,在他“带领”下的全家都很倒霉、很失败,他的房子在最“阴”的地方,巷道的尽头和死角,而且有着一个不吉利的门牌号:73号,偏偏这个风水最阴的房子又从事着白事的营生;他本人是个手时刻在抖,嗜烟酒的老头,老婆没了,女儿离婚,他似乎也不会教育孩子,长子跟他学办白事,却因为捞尸早逝,小儿子,也就是三妹不服从他的管教,对他的偏心怀恨在心。但到最后发现,他的一生是成功的,因为他最终死得很体面,他的骨灰按照他的遗愿,放在了一个营养品的空罐子里,那个空罐子代表着他生前享受了儿女对他的孝心;他的孩子虽然婚姻不幸福,事业也不成功,但是他女儿尽心的照顾他,能尊重父亲处理房产的决定,并没有因为照顾老人却分不到房产而有怨言;他的小儿子三妹虽然不服从管教,却也尽量做好白事,想证明给父亲看,最终给了父亲满意的葬礼。光是儿女不争房产这点来看,就比现实中太多的人活得成功了。相比之下,那些看似有出息的儿女,或许只能给父母办一场让他们自己面子上过得去的葬礼,未必能把老人真正的“身后事”办得体面。